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日,海关总署出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12条重点措施,围绕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助力京津冀地区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12条重点措施包括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港区一体化监管模式,建设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三地空港智慧口岸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助力京津冀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促进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协作开展中欧班列业务、国际邮件业务等。
12条措施聚焦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资源类商品保供稳链,如对精密仪器设备、生物医药、粮食能源进口等予以跨关区一体化通关、免税等改革,通过强化三地海关间的监管协作予以支持保障,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推动区域内航空口岸、铁路场站试点“直提直装”创新模式,支持区域性“单一窗口”建设。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京津冀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4.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占同期全国外贸的12%。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中国央行28日发布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潘功胜表示,过去一年来,很多央行面临通胀居高不下的挑战,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正逐步触底回升。
数据显示,8月至9月,中国CPI恢复正增长。10月,受食品价格同比下跌4%、特别是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0%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小幅下跌。“我们认为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下跌,预计CPI将会温和上行。”潘功胜说。
他还指出,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制造业PMI持续改善,5月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服务业PMI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扩张区间。
潘功胜认为,分析中国经济需要注意两个视角。一是当前中国的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万亿美元。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经济很难像此前那样维持每年8%至10%的高速增长。
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也许短期内能实现更高增速,但也会固化结构性矛盾,损害增长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转型之路。”
潘功胜说,展望未来,中国拥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以及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高等优势,加上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相信2024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可持续增长。(完) 【编辑:姜雨薇】